阿拉伯数字的创始人及传入中国时间 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我国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历史很短 , 19世纪我们才开始使用西方的阿拉伯数字系统 , 但实际上早在公元718年唐代的印度裔占星术者瞿昙悉达就将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 瞿昙悉达出生于长安(现西安) , 官至太史监(在唐玄宗掌政时期) 。 据1977年在西安市长安县北田村发掘的瞿昙撰墓志铭 , 从而得知瞿昙家族(瞿昙悉达本人及其往上与往下两代)很可能在中国生活 。 开元年间曾主持编纂占星术书《开元占经》 , 整理中国很多有关占星术、天文学的资料 。 《开元占经》中包含了印度天文历书九曜的汉译本《九执历》 , 其中并引述不少现已失传之中国早年恒星观测资料 。 他于公元718年将印度数字“0”(零)引入中国 , 以此来代替算筹 。 但中国的数学家觉得它们没有用处 , 因为他们已经有算筹 。

阿拉伯数字的创始人及传入中国时间 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文章插图

汉代文物
相信很多人没有查询史籍之前都跟我一样认为算筹是一种文物的名称 , 实际上 , 后来算筹演化成为了一套和阿拉伯类似的计数系统 。 算筹或称筭子、算子 , 起源于中国商朝的占卜 , 占卜用现成的小木棍做计算 , 就是最早的算筹 。 古代筹、策、算三字都带竹头 , 表示用竹制成 。 策为束字加竹头 , 表示手握一束竖立的算策 , 作为占卜之用 。 筹可能代表周易八卦横向排列时用的阴阳竹 , 算筹横竖二式 , 可能来源于此 。 算筹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从可考了 , 但是早在中国春秋战国的时期就已普遍使用了 。 算筹采用的是十进位制的记数方法 , 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 , 数值也就相应不同 , 每进一位数值乘10 , 并且在算筹盘上 , 以空位表示0 。 为了不使数字和数位混淆 , 算筹采用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记数 。 中国古代算筹记数 , 采用十进位制 , 个位用纵式 , 十位用横式 , 百位再用纵式……这样纵横交替摆放 , 就可以摆出任意大的数字来了 。 孙子算经记载:
凡算之法 , 先识其位 , 一纵十横 , 百立千僵 , 千十相望 , 百万相当
此外又说明用空位表示零 。 在进行乘法时 , “言十即过 , 不满自如” , 即“逢十进一”
阿拉伯数字的创始人及传入中国时间 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文章插图

《孙子算经》鸡兔同笼的问题
南宋数学家开始用书写算草代替算筹算板 , 为了减少书写的笔划 , 将4、5、9的筹码简化;为了算草需要 , 引入〇符号 。
阿拉伯数字的创始人及传入中国时间 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文章插图

算筹符号
【阿拉伯数字的创始人及传入中国时间 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确实 , 当时已经有了一套那么成熟的计算方案 , 虽然阿拉伯数字看上去简化不少 , 但是受限于古代传媒的落后 , 和教育普及度低的问题 , 都很难一时之间把阿拉伯数字推广到一定的程度 , 如果朝廷强行推广可能会导致很多其他如账目不清晰 , 汇总统计困难之类的问题 , 所以当时的数学家们认为阿拉伯数字没用 。

    推荐阅读